【据空客公司官网2025年4月14日报道】空客公司正在联合行业伙伴合作开展约20个与缓解凝结尾迹及其他非二氧化碳排放问题的相关项目,主要涉及燃料类型、推进技术与运营优化措施三个方面。
背景:非二氧化碳排放的气候影响亟待破解
空客等航空业领军者正联合科学家探索降低飞机非二氧化碳排放的路径,潜在解决方案包括凝结尾迹规避技术、可持续航空燃料(SAF)以及远期应用的氢能推进系统。哪些项目最具前景?
在航空业对气候的整体影响中,非二氧化碳排放物的增温效应可能与二氧化碳同等重要。然而,当前国际法规尚未对这类排放实施同等强度的管控。空客等机构正在研究如何缓解和减少非二氧化碳排放的方法。关于是否以及如何监管非二氧化碳排放的讨论正在升温。这一议题不仅关乎航司运营、政府气候目标及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的调度能力,更可能引发全球航空政策的重大变革。
凝结尾迹与非二氧化碳排放的生成机制
航空燃油燃烧始终会同时产生二氧化碳(CO₂)和非二氧化碳排放。在特定条件下,水蒸气与烟尘等非二氧化碳颗粒物结合形成凝结尾迹。这些通常被称为“凝结尾迹”的白色条带是飞机在高空飞行时可见的尾流。平均而言,凝结尾迹会加热大气,加剧全球变暖。然而,部分凝结尾迹可能产生冷却效应,具体取决于其形成时间、位置及持续时长。据推测,相对少量的航班造成了大部分具有增温效应的凝结尾迹。非二氧化碳排放的整体气候影响复杂且难以量化。科学家仍在努力全面理解其长期效应。
航空业针对凝结尾迹和其他非二氧化碳排放采取的措施
缓解和减少非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有三种途径:使用不同燃料类型(SAF、氢燃料)、推进技术革新以及运营缓解措施。后者涉及实时调整飞行路径以避开最可能形成增温型凝结尾迹的空域。
空客正与科学家、政策制定者及更广泛的航空业合作开展约20个与此类缓解理念相关的项目。部分项目由外部资助,另一些则由内部资金支持或与愿意分摊项目成本的特定合作伙伴共同承担。
这些项目分为三大类别:
1.研究凝结尾迹与测试替代燃料(包括可持续航空燃料和氢燃料):
含2025年空客峰会上公布的PACIFIC与CRYSTAL项目。这两个项目延续了空客使用A350和A220机型开展的燃料成分研究。
2.运营规避:探索优化飞行路径以最小化持续性凝结尾迹:
进行中的项目包括CICONIA,其聚焦于预测易形成尾迹的气象条件、建立气候影响模型以及定义最佳运行概念。CICONIA的初步结果表明,若实施适当程序,运行缓解措施可应用于多数航班,从而有效减少其凝结尾迹影响,且不会显著干扰空中交通。
3.新技术研发:投资氢动力飞行与创新推进系统:
进行中的项目包括蓝秃鹫(Blue Condor),其飞行试验结果预计于2025年底公布。蓝秃鹫是空客与德国航空航天中心(DLR)的联合项目。在七次试验飞行中,四次成功观测到氢发动机形成的凝结尾迹。研究目标是通过对比分析其微观物理特性与传统凝结尾迹的差异。
湿度传感器等前景技术或能帮助飞机避开容易形成凝结尾迹的天气条件。湿度传感器可增强气象预报模型的输入数据,使航班受益于更精准的尾迹形成条件预测。然而与气候影响模型类似,这些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
尽管如此,由空客及其合作伙伴主导的项目与合作正在加速非二氧化碳排放缓解策略的研发,并推动其后续融入飞行运营体系。